在干部队伍建设的时代浪潮中,如何通过系统化、科学化的培训提升治理能力,已成为各级组织关注的焦点。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积淀的高等学府,南京大学干部培训始终以“服务国家战略、赋能社会发展”为使命,通过构建多维度、立体化的培养体系,为干部成长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。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其特色与价值。
干部培训的核心在于破解“本领恐慌”,而破解之道在于理论联系实际。南京大学依托文理工医多学科优势,打造“基础理论+前沿专题+案例研讨”的课程体系。例如,在公共管理模块中,既涵盖《公共政策分析》《危机管理》等经典理论,又结合长三角一体化、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设计实践课题。学员通过分组调研、模拟决策等环节,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治理工具。
某地市领导干部在参与“城市更新中的利益协调”案例研讨后,将课堂上学到的“利益相关者分析矩阵”应用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,成功化解了居民、开发商与政府间的矛盾,项目推进效率提升40%。这种“带着问题来、带着方案走”的模式,已成为南京大学干部培训的鲜明标签。
在数字化浪潮下,干部需具备“技术理解力”与“人文洞察力”的双重素养。南京大学率先将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入培训内容,开设《数字政府建设》《社会治理智能化》等课程。例如,通过分析政务服务热线的大数据,学员可直观理解“群众诉求的时空分布规律”,进而优化资源配置;在“智慧城市沙盘推演”中,学员需平衡技术投入、民生需求与财政预算,培养系统思维。
同时,培训注重人文关怀的传递。在《公共伦理与领导力》课程中,通过角色扮演、伦理困境模拟等方式,引导干部思考“技术向善”的边界。这种“科技+人文”的双重赋能,帮助干部在数字化时代保持治理的温度与智慧。
干部成长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。南京大学打破“培训即结束”的传统模式,构建“训前需求诊断-训中精准施策-训后跟踪反馈”的全周期服务体系。例如,通过前置调研了解学员所在单位的痛点,定制“一班一策”培训方案;培训结束后,建立校友网络与在线学习平台,持续推送政策解读、学术前沿等内容,形成“学习共同体”。
某省直机关干部在完成“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”专题培训后,通过校友网络联系到环境学院专家,共同推动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制定。这种“培训-实践-再学习”的闭环,让知识转化为持续的生产力。
干部培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治理理念的革新。南京大学干部培训中心通过“学术深度、实践温度、科技高度、人文厚度”的有机融合,为干部成长提供“营养均衡”的培育土壤。未来,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推进,这种“知行合一”的培养模式,或将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,助力构建更加高效、包容、可持续的治理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