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大学干部教育培训:红色基因赋能时代征程,南京大学干部教育培训的传承与创新实践
栏目:教育科普 发布时间:2025-08-14

在中国革命精神的滋养下,干部教育培训始终是锤炼党性修养、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。作为百年学府中较早开展干部培训的单位,南京大学依托深厚的学术底蕴与长三角地区的红色资源,构建起“历史溯源、实践淬炼、数字赋能、国际视野”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,为新时代干部成长提供了具有南大特色的实践路径。

一、学术积淀与红色传统的深度融合

南京大学将党史研究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,形成“理论阐释—案例解析—现实观照”的课程框架。在“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与治国理政经验”核心课程中,历史学院教授团队通过中央档案馆珍稀文献,还原“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土地承包制推行”“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作用发挥”等历史场景,帮助学员理解重大决策背后的逻辑链条。例如,在讲解“小岗村18枚红手印”案例时,既分析制度突破的历史必然性,也探讨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的互动关系。

针对不同层级干部需求,课程设计呈现梯度化特征:

  • 新任职干部:开设“角色认知与基础能力”模块,通过“公文写作模拟”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”等场景训练,夯实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能力;

  • 中层管理者:实施“问题导向的行动学习”,在“老旧小区改造”“营商环境优化”等真实项目中,培养统筹协调与决策执行能力;

  • 高层决策者:设置“战略思维与国家治理”专题,引入“全球治理指数分析”“数字经济监管框架”等前沿议题,拓宽宏观视野。
    2024年某省直机关培训班反馈显示,91%的学员认为“案例教学使抽象理论具象化,对实际工作产生直接指导作用”。

二、革命圣地的沉浸式教育创新

南京大学创新“行走的课堂”模式,构建“校内红色地标+校外实践基地”的双轨体系。在鼓楼校区,学员可参观赛珍珠故居了解国际友人视角下的中国革命,在西南联大纪念碑前感悟“教育救国”精神;校外则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、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建立合作机制,开发出“信仰的力量”“统战智慧传承”等特色课程。例如,在雨花台开展的“烈士家书诵读”活动中,学员通过角色扮演重现历史场景,在情感共鸣中深化对“对党忠诚”的理解。

基地还引入数字技术增强沉浸感:

  • VR虚拟仿真:复原“新四军军部旧址”“淮海战役指挥部”等场景,学员可“穿越”至历史现场参与决策模拟;

  • 全息投影剧场:通过三维影像重现“渡江战役”等重大事件,配合专家现场解说,提升历史教育的感染力;

  • 红色遗址数字档案:建立长三角地区革命文物数据库,支持学员通过移动终端获取背景资料与学术解读。
    2025年春季某央企培训班数据显示,采用沉浸式教学的学员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准确率提升40%,情感认同度提高35%。

三、数字技术重构培训生态

面对数字化培训需求,南京大学打造“干部教育智慧云平台”,集成四大核心功能:

  1. 智能案例库:收录700余个治理案例,涵盖“疫情防控社区管理”“长江生态保护执法”等现实题材,支持按行业、地区、问题类型等多维度检索;

  2. 虚拟教研室:学员可与校内教授、基层干部、行业专家组成学习小组,通过视频会议开展案例研讨与经验分享;

  3. 学习成效评估系统:通过大数据分析学员在线讨论热度、案例分析深度、作业完成质量等指标,生成个性化能力提升建议;

  4. 移动学习社区:开发“红色足迹”小程序,学员可记录实践心得、分享学习资源,形成跨区域交流网络。

在2025年某市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班中,平台“数字孪生城市治理”模拟系统帮助学员直观理解“城市大脑”运行机制,培训后该市智慧交通项目落地效率提升30%。某街道办主任在结业总结中写道:“通过模拟拆迁谈判场景,我学会了用法律框架平衡各方利益,这种训练比看十本书都管用。”

四、分层分类的精准施训机制

南京大学建立“需求调研—课程开发—效果评估”闭环机制,形成差异化培训方案:

  • 专业领域干部:针对科技、金融等行业特点,开发“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”“金融风险防控实务”等专题;

  • 少数民族干部:增设“民族地区治理案例”“跨文化沟通技巧”等特色课程,邀请当地干部分享实践经验;

  • 基层公务员:设置“群众工作方法论”模块,通过“社区矛盾调解模拟”“乡村振兴项目路演”等实战训练提升实操能力。

2024年对3000余名学员的跟踪调查显示,培训后工作创新提案数量平均增长55%,群众满意度提升22个百分点。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表示:“在‘三农’问题研讨班中,我们不仅学习了浙江‘千万工程’经验,还与苏南地区干部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,这种跨区域交流非常宝贵。”

五、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导向

南京大学始终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培训导向。在乡村振兴领域,与江苏、安徽等地合作开展“百名教授下基层”行动,将学员调研成果转化为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实施建议》《数字乡村建设指南》等政策咨询报告;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,组织学员参与“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”“产业链协同创新”等课题研究,相关建议被纳入多地政府工作报告。

基地还注重培养干部的国际视野:

  • 全球治理课程:与新加坡国立大学、牛津大学等合作开设“国际规则制定”“跨文化领导力”等课程;

  • 海外实践基地:在越南、柬埔寨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建立调研点,帮助干部理解国际合作中的文化差异与利益协调;

  • 模拟国际会议:通过角色扮演训练学员在多边场合的表达与谈判能力,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综合素质。

红色教育的时代价值

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,南京大学干部培训体系持续进化:从传统课堂到数字空间,从单向灌输到互动生成,从知识传递到思维重塑。这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,不仅为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干部队伍注入持久动力,也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样本。正如学员在结业纪念册中写道:“在这里,我们不仅读懂了历史,更看清了未来;不仅学会了方法,更坚定了信仰。”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,正是红色教育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所在。